技术分析三大公理是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也是技术分析理论成立的三个前提条件。这一点我们在“弘历中级班”第一讲《技术分析概述》中就会学到。这里我想从三大公理出发,阐述一下我对技术分析的另一面——“预测功能”的认识。步骤/方法1、技术分析三大公理
1.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存在基础)
这是技术分析存在的基础,也就是没有这个条件假设就不存在技术分析。对这句话的原本解释是:任何基本信息变动都是触发股价变化的原因。基础分析者想方设法去研究这些原因,而技术分析则是研究成交量和股价运动的结果以及量价变动的过程,因为它认为没有人能够洞悉影响股价波动的所有原因,但是所有原因作用到一起最终都会反映在技术图表上。
那么,我们如何分析图表,研究图表、学习技术分析最又终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呢?其实学习技术分析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在看似无序的市场中,建立一套有序的交易规则”。无论学习画线技术、均线技术还是箱体理论,都有着各自独立的买卖系统,而日间无序的涨跌都包含在这些交易系统里。由于交易系统是有序而股价是无序的,这样我们就不会为日间波动所左右,直到市场行为发生了明显变化,触发交易系统中的买卖信号确立条件,我们就可以做出决策了。例如,我们通过一根20日移动平均线就可以设立一套自己的交易系统,股价上穿20日均线买入,一直处于20日均线上方运行则持股,有效跌破20日均线卖出,在这一买一卖之间允许K线任意波动,我们也无需去猜测明日是收阴还是收阳;直到股价有效跌破20日均线,我们就可以预测或者说预期价格将进入下跌趋势,开始离场观望。
图1
在盛世赢家软件(可百度免费下载)中,如图1所示,宝钢股份()2007年3月6日~7月30日之间的日线走势图。股价在2007年3月26日站上20日移动平均线,买入信号出现(图中A处),后期一路持股。直到5月30日股价下破20日均线,确认趋势走坏,卖出股票(B处)。7月23日价格再次向上有效突破20日均线(C处),预期新的上升趋势开始,买入持股。
2、价格沿趋势方向运行(惯性原则)
“价格沿趋势方向运行”是技术分析的核心。任何技术分析的最终目的都是反映和预测价格未来趋势的变化。价格并非漫无目的的运动,它存在着一定的惯性,这种惯性上涨或下跌就是趋势,而且趋势一旦形成并不是一两天可以改变的。牛顿第一定律说过:运动着的物体如果在没有其它外力的作用下就会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式一直运动下去。例如一个滚动的车轮在没有空气、地面摩擦等外力的作用下就一定会沿着同一方向滚动下去。
在股票市场中,向上运动的股价就相当于一个向前滚动的车轮,我们此时要做的就是顺势而为,买入与持股。这是弘历教学体系中最重要的一块,而且弘历软件的大部分功能都是以此为思想进行设计和开发的,如弘历彩虹、弘历进出、趋势王、波段王等等。但是我们知道,向上的价格不可能不遇到阻档的作用力,一旦阻档来临就有可能将趋势逆转,而有时趋势改变却是突然的、快速的,令投资者措手不及,若等到确认趋势有效突破再动手,往往股价已经下跌了不少。
图2
在盛世赢家软件中,如图2所示,宝钢股份()于2007年2月2日在图中A处明显破位,那要不要卖出呢?有人可能会说这要看是不是有效突破,得看三天。那么三天后价格也没能收回20日均线——卖出。但是卖出后价格却出现大幅反弹,敢买吗?——不敢。直到2月26日价格再次站稳20日均线买点出现(见图中B处),可是买入后价格却再次下跌。结果导致左右挨打,因此即使是一套有效的交易系统,也往往会出现被动操作的情况。
假设我们通过一些方法若能提前预测或者说推算出这些触发股价转折的“时间与空间”,而等到这些时间与空间到来时就可以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也就不至于措手不及了。
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笑话。两个旅行者,一个眼睛不好,一个腿脚不太好,二人准备骑车前行。但任何单独一个人都没办法骑车,最后俩人经过商量,眼晴不好但腿脚好的在前面骑车,而那个腿脚不好但眼睛好的人坐在后面指挥。二人配合骑车前行一段时间后,坐在后面的人忽然发现前面有条沟,慌忙冲前面的人喊:“沟、沟、沟”,前面的人扭过头来回应到:“奥勒奥勒奥勒”于是二人坠入沟中!
这里设想一下,假如二人在出发之前手里有一份行进地形图,上面清晰的标识出,前方200米位置有条沟,那结果可能就不会这样惨了。所以说顺势而为与提前预见是滚动车轮与障碍物的关系,前者我们要揭示出车轮滚动的方向,后者我们要推算出车轮向前滚动路程中哪里存在障碍物,哪里有沟,哪里有坎儿。引用到股市中,就是未来价格向上运动中哪里有压力,哪里有支撑,以及哪里是个时间拐点。当然这个沟能否被跃过取决于沟的深浅和车速的快慢。如果沟比较浅(支撑/压力级别较低)、车速比较块(价格移动速度快、角度陡),那这里就不是阻力;反之沟比较深(支撑压力级别较大)而且车速较慢(价格移动速度慢、角度缓),那这条沟就很难被逾越。
因此,学习一定的股市预测知识,就是要在投资者心中绘制出一副较为清晰的价格波动地形图,并以此指导我们的操作。
3、历史会不断重演(规律再现)
对于“历史会不断重演”这句话的理解是:满足相同条件必然会产生相同结果。我们在中学化学课中学过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条件)必然产生水(结果),而这句话应用到股市中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满足股价见顶的条件必然会产生股价的顶部,满足股价见底的条件就必然会产生股价的底部?
例如:我们通过统计发现,有85%以上的顶部都是在“量价背离”的情况下完成的。所谓的量价背离就是指价格不断创出新高,而成交量却不再跟随放大。
图3
在盛世赢家软件中,如图3所示,上证综合指数2004年2月初~3月初的日线走势图上显示高点不断创出新高,而同期的成交量却逐步向下萎缩,显然上升动能不足。随着头部的完成,指数步入了下降趋势。
我们应当注意:近期(2007年7月底)大盘不断创出5月底4335点的新高后,成交量却比5月底之前明显萎缩,已经表现为明显的量价背离,是不是可以说明当前的市场走势正在逼近头部呢?当然,头部并非一天完成,这仅仅是满足了顶部的一个条件,除非再满足见顶的另一个条件,那就是重要的上升趋势线被向下突破。
2、预测学的理论基础
基于上文对技术分析三大公理的理解,尤其是第三条公理中“条件重复”的特性,我们可以认为,若想预测未来,就要对股市的历史走势进行统计和分析。而预测学产生的理论基础就是统计学和概率论。
(一)统计学
统计学,就是将过往走势中重要数据进行充分、客观的统计。那么要统计哪些东西呢?下面是笔者罗列的重要几项,大家不妨也统计一下:
1.一年12个月,每个月的涨跌情况;
2.历史上,中国股市最安全的月份和最危险的月份有哪些;
3.每年中国股市有几波中期上升行情;
4.每波行情持续的时间是多长;
5.每波行情上涨的幅度有多高;
6.行情结束后反方向运行多长时间及多大幅度;
……
(二)概率论
概率论是指在未来走势中,预期某一种结果的出现次数在历史走势中所占的比例。比例较大者就可以作为规律出现,也就是作为后期市场预测的条件假设。例如,通过我们对以前中国股市走势的统计发现:无论牛市还是熊市中国股市每年都会有两波“中期”或“中期以上”的行情;而且历史上每年的1~3月间形成底部的时候最多,这也就是前面问题中提及的所谓一年中最安全的月份有哪些;相对而言,6月、7月、10月历史上形成顶部的时间居多,这三个月份即属于一年中相对危险的月份。
3、股市预测学的模型
有了以上认识,我们就不难发现预测其实并不神秘,无非是历史规律的总结,如同我们已经知道每年的“清明”为什么总会下雨一样。经过多年的研究,笔者认为若想比较准确地预测市场,就要进行全方位考虑,这包括时间和空间,这样便创立了我自己的“股市预测学模型”。其实这个模型很大程度上受到孔明先生的启发。
我们知道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预测大师”,据记载他的预测准确率可以达到98%,非但将有生之年预测非凡,就连死后要发生什么事他都能预料到。何以见得?据说司马懿最后的死就是诸葛亮先前设计好的。那么,诸葛亮是如何做到对事态发展的准确预测的呢?读三国我们发现他的预测处处是从三处着眼的,即“天时、地利、人和”。这三点也就是我的股市预测学的三要素,构成了笔者市场推演的“模型”。
1、天时(时间周期)
首先说说天时,天时在股市中就是指“时间周期”。时间周期在股市中有两层涵义。一是指趋势的转变时间,例如由上升趋势转为下降趋势或者由下降趋势转为上升趋势,以及趋势由缓慢到加速等转折阶段的时间拐点,正所谓“时间所至非顶即底”。其中典型的理论有费氏时间窗、螺旋历法时间窗等。时间周期的第二个涵义是指一轮趋势的持续时间,例如一轮上升趋势形成后能够涨几天,一轮下跌趋势开始后要跌多长时间,在这方面典型的理论有江恩理论以及笔者总结的“波段时间比”等。
2、地利(价格移动速度)
然后说说地利,地利在股市中就是指“价格移动速度”。想要准确预测出价格最终的落点,必须将价格移动的速度(角度)考虑进去。
图4
在盛世赢家软件(可百度免费下载)中,图4为上证综合指数2009年8月31日~10月26日的日线通道。假设指数在通道线上轨附近遇到压力后开始向下调整,那么接下去的问题就是调整目标位是哪里,我们都知道价格的支撑位将是下轨位置,但是点A、B、C分别是假设的下跌速度,它们的落点肯定是不同的。
3、人和(成交量)
最后说说人和,在股市中就是指“成交量”。股市里面的人即投资者,他们对现在点位是否认可以及认可度有多高,都是通过成交量反应出来的。一般认为,投资者对当前点位认可程度越高成交量越小,反之分歧越大成交量越大。因此,当预测出的压力位到达时,如果成交量能够持续放大,当前阻力就会逐渐失去作用,价格就有了进一步挑战新高的动力。反之,价格到达阻力位时成交量缩小,说明多空双方都意识到这个阻力位的存在,也都认同当前阻力,在这种情况下股价就会下跌。
以上三要素,严格地说前两个要素(天时、地利)属于“预测技术”范畴,而最后的人和应当是“验证技术”的范畴,后者是对前两者的最终确认。因此打好“量价关系”的基本功,才能学好后期的预测技术。正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9月份笔者即将出版的新书里面专门有一章详细讲解了量价关系,以供广大网员学习和参考。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股市预测学”源于技术分析,能够反映市场客观规律,是股市中一门有效的实用科学。想要学好这门科学就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研究、解读市场的历史规律,同时准确判断出市场现在给出了哪些条件,然后根据这些条件参照历史规律预测(推演)出市场的未来走势。
最后,用一句话表明笔者的观点,历史+现在=未来。
烈火战神开服表 - www.33xy.com